2020年12月17日,某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該省某市地下室抗浮事故的民事判決書(2020)某民終xx號,再次將項目建設責任主體不重視地下水的危害而造成的工程事故呈現在行業面前,下面摘略本次事故的幾個看點供大家以后項目建設注意:
一、事故現象摘略
2012年7月該樓主體竣工,同年8月該樓地下室底板出現開裂、隆起、滲水,造成地下室大量積水。2013年5月,施工單位對該地板進行加固施工;同年11月,再次出現底板開裂隆起現象,部分框架柱底底板開裂,同時伴隨大量地下水涌出,歷史最高水位深達530mm。
二、工程質量責任及損害賠償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依法對建設工程質量負責?!北景钢?,建設工程出現質量問題,給發包人造成了損害,責任方應就該損害向發包人賠償。
?。ㄒ唬┛辈靻挝坏呢熑?/span>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五條規定:“從事建設工程活動,必須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堅持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的原則?!钡诙畻l規定:“勘察單位提供的地質、測量、水文等勘察成果必須真實、準確?!?/span>
檢測意見認為,勘察單位出具的地勘報告中未提供地下水位變化幅度,補充說明提供的地下水位建議值不準確,不符合《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要求??辈靻挝豢罐q,建設工程場地地質條件簡單,其按照勘察規范布孔,未發現地下水,故未提供地下水變化幅度及地下水位建議值,不違反勘察規范。另,地下室積水系因肥槽回填、壓實未達到設計要求,且排水措施未到位,雨水(地表水)進入基坑造成地下室底板開裂,業主應當承擔主要過錯。
某建筑工程司法鑒定中心答復,第一,勘察單位應當對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間的補給和排泄對地下水位的影響,進行統籌考慮。第二,案涉工程地質條件為上下五層,地質情況比較復雜。第三,暴雨是造成水位上升的一個因素,但是否是全部因素無法判斷。第四,勘察現場時已完成肥槽回填,但暴雨時肥槽回填情況不清楚。第五,勘察現場時沒有降雨,但地下室仍有水,無法判斷是地表水還是地下水,抽干后仍有反水。第五,工程不屬于重大工程,但應當收集水文資料,給設計單位提供防水水位。
本院認為,某建筑工程司法鑒定中心針對勘察單位的異議進行了答復,勘察單位未提供充分的反駁理由或證據,上述檢測意見應予采納。結合《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7.1.1規定:“勘察單位應當掌握下列水文地質條件:
1.地下水類型和賦存狀態;
2.主要含水層的分布規律
3.區域性氣候資料,如降水量、蒸發量及其變化對地下水位的影響;
4.地下水的補給排泄條件、地表水與地下水的補排關系及其對地下水位的影響;
5.勘察時的地下水位、歷史最高地下水位、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水位變化趨勢和主要影響因素?!笨辈靻挝蛔鳛榭辈靻挝晃窗凑丈鲜隹辈煲幏兑?,掌握水文信息,在勘察報告中未提供地下水位變化幅度,補充說明提供的地下水位建議值不準確,后設計單位依據該勘察報告對地下室未作出相應的抗浮設計,最終導致地下室底板破裂,是造成本案建設工程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二)設計單位的責任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設計單位應當根據勘察成果文件進行建設工程設計。設計文件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設計深度要求,注明工程合理使用年限?!?/span>
本院認為,設計單位以勘察單位出具的勘察報告為據,抗辯因案涉場地未見地下水,故無需對案涉工程地下室進行抗浮設計的理由并不充分。
第一,根據檢驗報告,發生工程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勘察單位未提供地下水變化幅度及建議值。雖然在此情況下,尚無強制性規范要求必須進行抗浮設計,但設計單位作為專業的設計機構,其履行合同不僅應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符合工程行業的標準和規范,還應當秉持專業的精神,最大限度的盡到專業機構的注意義務,提供合理可使用的設計方案,保證工程按照設計方案施工后能夠正常投入使用。
第二,勘察報告指出案涉工程地處丘陵地區,《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第6.1.1條規定:“山區(包括丘陵地帶)地基的設計,應對下列設計條件分析認定:……8地面水、地下水對建筑地基和建設廠區的影響?!痹O計單位在設計案涉工程時未考慮地表水大量滲入及進行相應的抗浮設計,其以谷歌地圖照片顯示附近丘陵已經平整為由不予考慮地面水因素,未盡到專業機構的合理注意義務。
第三,勘察報告記載的勘察范圍長214、寬36.5米,但設計方案長210米,寬78米,設計面積遠超勘察面積。在此情況下,設計單位沒有建議勘察單位進行補充勘察或作出明確說明,未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設計單位援引《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1.15條規定,主張中等復雜工程勘察勘探點間隔為15~30米,其設計圖紙未超過30米范圍。對此,本院認為,該條文是確定勘察勘探點間距的相關規范要求,并未規定設計單位可在此范圍內進行設計,也未免除設計單位超過勘察范圍進行設計的注意義務,故設計單位的該抗辯理由并不充分。
綜上,本案工程抗浮設計上存在疏漏,且該疏漏與工程受損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故設計單位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紤]到抗浮設計上存在遺漏主要是由于勘察報告缺失相關記載,故設計單位承擔10%的賠償責任為宜。
(三)施工單位的責任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施工單位必須按照工程設計圖紙和施工技術標準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設計,不得偷工減料。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發現設計文件和圖紙有差錯的,應當及時提出意見和建議?!?/span>
檢測報告認為,部分框架柱基礎附近未連續澆筑,存在施工冷縫,不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第4.1.24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筑,宜少留施工縫要求。
底板厚度偏小不符合《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8-2011第4.1.19防水混凝土結構厚度不應小于250mm,其允許偏差應為+8mm、-5mm要求,是施工偏差造成的;地下室外墻及頂板存在多處滲漏現象,不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第8章要求;部分底板板頂存在沿南北方向的裂縫,裂縫沿板厚貫通至板底,不符合《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8-2011第4.1.18防水混凝土結構表面的裂縫寬度不應大于0.2mm,且不得貫通要求,該裂縫可能是材料自身收縮造成的,屬非受力裂縫,是施工養護沒有達到規范要求而造成的,收縮裂縫混凝土底板與柔性防水通過摩擦作用也可以造成柔性防水破壞。
上述檢測意見表明,施工單位存在未按設計圖紙和施工技術標準施工的情形,即存在施工瑕疵。同時,鑒定人當庭表示:“如果說沒有其他原因光施工企業這點質量瑕疵不足以導致地下室出現滲水、漏水,施工單位的瑕疵主要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施工防水底板厚度,設計為250mm,允許正8負5偏差,最大的實際偏差負15,偏差幅度較小。另外存在冷縫問題,但是如果地下水位較小,不足以導致冷縫漏水問題?!北驹簩ι鲜鰴z測意見予以采納。據此,雖然案涉工程已完成驗收手續,但檢測意見表明施工單位存在施工瑕疵,且該瑕疵與工程質量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故施工單位仍應承擔相應責任??紤]到施工瑕疵并非造成本案工程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施工單位承擔10%的賠償責任為宜。(略.....)(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